曰吾乡不宜泻,则实者被其伤。时毒之痢,里急后重,多见发热身疼,一乡一邑,病形皆相似也,乃是时行不正之气,由外入内,伏于肠胃,与时令人燥气相合,胶固肠胃而成痢。
浮脉主风、洪脉主火、实脉主热、数脉主热、紧脉主寒、滑脉主痰、沉脉属阴、迟脉属寒、细脉不足、微脉不足、虚脉不足、弱脉不足。学者切切不可一味见病治病,务要将内外病形,阴阳实据,熟悉胸中,方不致误人性命也。
若既吐已,而见周身大热,并无三阳表证足征。予细维此证,总缘二气不调,中宫运化机关失职。
夫四肢逆冷之症,原有四逆之法。似为有理,独不思仲景治少阴病,四肢厥逆,腹痛囊缩。
后世诸家之书,双多于古人。倘有能从此深造,治病动合机宜,立言彰,阐至理,将不失为轩岐功臣,斯世和缓,幸甚全甚。
皮肤干润,判乎吉凶。 凡遇遗精之人,以心肾不交,或因于湿热极不通之语,告之无不者,肯语以欲炽所致,即弗贴然,又必从而多方文致,故钦安姑存其说,以作陪衬,留病人地步,学者不可不知。